专访央行统计司司长:网贷白名单的设立重点在资金运用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写的《别因为p2p出现问题就一棒子打死》一文引发了广泛民众议论。盛松成认为。现有的两种观点都较为极端,“p2p有颠覆传统金融的可能”和“99%的p2p平台会死亡”两种情形一般都不会发生。
值得关注的是,盛松成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述,央行已经着手对p2p网贷行业资金来源情况进行统计。中国互联网协会部分成员将成为第一批接受数据采集以及检测的单位。同时表示,资金运用端的统计工作也在准备和局部开展过程中。
网贷平台统计引入“白名单机制”
盛松成表示,统计除了基本的数据范畴,还兼检测、分析、监管,甚至是正向激励等职能。等到各方条件成熟后,网贷平台统计会引入“白名单”机制,将好的平台进行公示。
重点监测资金端,已要求第一批会员报送
资金来源端、平台自身和资金的运用端是p2p网贷业务主要涉及的三方面。由于网络借贷的网络性质,所以资金来源端在网络有较为清晰的记录,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精力,是能够进行抓取工作的,但精确度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目前央行已整理除一整套从资金来源端统计的指标体系,并从5月份已开始逐步收集数据,目前思路是先从会员单位开始。
鉴于网贷统计、运用端统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且当前开展统计工作存在难度颇大。现在主要要求会员自主报送,主要涵盖期限、利率、项目等。
统计和监测数据做到有的放矢
P2P网贷的主要风险来自于网贷平台以及借款人两方面。网贷行业涉及的企业绝大多数没有金融牌照。但实际从事的业务是金融业务,普遍缺乏监管、业务不规范、风险控制薄弱、业务边界不清晰、资金运用段信息不透明,甚至有借款人蓄意骗贷,同一借款项目通过多平台融资,或因经营或资金使用不当,无法及时归还借款。这些都是近年来造成网贷平台大量停业跑路的主要原因。
所以,有效的检测网贷行业风险,重点应在检测平台风险和借款人以及借款项目风险。其中资金运用端较资金来源端的透明来说,创新很丰富,信息也不透明,这一部分,是网贷行业风险检测的重点。
具体来看,网贷资金运用端的统计重点在于借款人基本信息、平台贷款交易额、余额、利率、旗下、违约和不良率、贷款是否集中、贷款去向以及贷款还本付息情况等;对于网贷平台还应采集其资产负债、损益信息和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信息。其中,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信息是重中之重,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与来源端统计相匹配的问题,弄清借款人和投资人的借贷关系和成本、收益等情况。
未来p2p平台发展方向:规范运营
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金融机构在其中起着中介桥梁的作用。这个中介,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信息中介,二是信用中介。
典型意义上的P2P利用其大数据和网络平台,让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由此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不足,这是信息中介。但中国大部分P2P平台已经偏离了这个方向,承担了信用中介的职能,这些很容易造成风险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资金的断裂。
盛松成表示:“目前大部分承担信用中介职能的平台将会被淘汰,仅有一小部分承担一定的信用中介职能和大量的信息中介职能的优势平台能够生存下来。这类优势平台将在产品设计、风险控制手段上创新,能够不断地获取优质的客户,而且能够获得稳定的、成本较低的资金来源。”他还认为,网贷行业规范后,既不会容纳成千上万家企业,也不至于倒掉99%的企业。即小平台才会做小生意、才会把钱投向小企业。大企业同样可以做小生意,恰恰只有这些有资本实力、有风控能力的大企业才能更好地去做相对高风险的“小生意”。
未来的P2P平台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这样,一些优质平台的规模将逐步做大,运营将逐步规范,平台的声誉将不断提高。随着这些优质平台声誉的提高,它的价值也会提高,这些平台愈加爱护自己,愈加重视合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保持平台业务长期健康稳定增长。